主办: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 承办:陕西省网络举报中心

运动后猛喝冰水?小心“水中毒”陷阱

夏日,运动成为不少人挥洒汗水、保持活力的选择。运动后,人们往往会口干舌燥,此时一杯冰水似乎成为了“救命稻草”,瞬间带来清凉与舒爽。但你知道吗,这种看似畅快的行为背后,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,甚至可能引发“水中毒”,危及生命。

运动过程中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为了维持正常体温,会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。汗水不仅带走了水分,还带走了钠、钾等重要的电解质。以一场高强度的篮球比赛为例,球员在比赛中可能会大量出汗,若不及时补充电解质,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就会被打破。当运动后大量饮用冰水时,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胃肠道。胃肠道在运动时血液供应相对减少,运动后正逐渐恢复正常功能,而冰水的低温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迅速收缩,导致胃肠道痉挛,引发剧烈腹痛,还可能抑制消化液分泌,降低消化酶活性,长期如此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,出现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问题。

大量饮用冰水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。运动后,人体的心跳加快,血液循环加速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。此时猛喝冰水,外周血管会突然收缩,为了维持正常血压,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,负担进一步加重,增加了心脏疾病发作的风险。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潜在心血管问题的人群来说,这种危害更为显著。有研究表明,夏季因运动后喝冰水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案例并不少见。

运动后大量喝冰水,还可能引发“水中毒”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摄入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保持平衡,以维持体内的正常渗透压。当运动后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冰水,水分迅速进入人体,被胃肠道大量吸收,血液被稀释,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,水分会从血浆进入细胞内,使细胞水肿,从而引发“水中毒”。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头晕眼花、呕吐、乏力、心跳加快等,如果不及时处理,严重时会出现痉挛、昏迷甚至危及生命。

那么,运动后究竟该如何正确饮水呢?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家宽建议,运动后补水优选运动饮料(如电解质水),因为运动饮料中含有适量的电解质,可以补充运动中流失的盐分,维持电解质平衡。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慢慢喝,可以每次喝100-200mL,间隔10 -15分钟一次。如果进行马拉松、高温训练等极限运动,可以在运动前2小时左右就开始适当补水,并在运动过程中少量多次饮用运动饮料,以提前预防脱水或水中毒。

在运动过程中,也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因为当感到口渴时,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。可以每隔20-30分钟就喝一次水,每次的量控制在120-240毫升左右。在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,直接补充纯净水就可以了;如果运动量很大,身体流失的水分达到了体重的2%以上,就需要补充含有电解质或盐的水、饮料。

夏日运动后,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清凉而猛喝冰水,否则可能会让自己陷入“水中毒”等健康危机。只有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,才能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,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摒弃错误的饮水习惯,用科学的方式呵护自己的身体 。

官方抖音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
返回顶部